10.13959/j.issn.1003-2398.2022.04.006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文化适应性研究——以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
不同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使得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嵌入东道国时产生了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冲突,出现"水土不服"的窘境,因此境外经贸合作区如何克服文化差异以更好地融入东道国成为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以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基于文化尊重、融合和创新等原则,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方面探讨合作区的文化适应性.研究发现:①合作区的文化适应性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先识别文化类型,再明确各类文化的属性与特征,最后选择恰当的文化适应路径.合作区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有效适应,可以凝聚成推动其嵌入东道国"土壤"的文化合力,为合作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②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遵循求同尊异、创新融合的理念,在文化适应性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属地化管理困难、制度文化有待优化等问题.
境外经贸合作区、文化适应性、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37
K901(地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22-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6-5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