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3.015
非正规就业视角下的制造业空间重构——基于2000、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我国制造业的空间重构不仅表现为整体格局和职能强度的变化,更体现在内部构成要素的分化上.我国从事制造业的正规与非正规从业人员比例由2000年的41.7∶58.3转变为2010年的29.3∶70.7.两者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非正规就业密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而正规就业在内陆省会城市存在明显高地.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重构过程中的六类城市及其分布变化.研究表明,全球化进程和就业门槛显著促进了非正规就业增长;非正规就业也与经济发展存在共生关系,但与制度环境并无显著关联;此外廉价劳动力、市场可达性与规模经济对制造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非正规就业、制造业、空间重构、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
31
C912(社会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项目
2016-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