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97X.2018.08.003
他人观点淹没内心声音
为记录自己,与自我对话,将心中想法转化为文字,一边梳理,一边反思,凭借所有可能,努力靠近事实,然任何语言都难以抓住现象的本质.通过书写,将所思所想外化,久而久之,被人赋予能写善诗的标签,自己也频发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三点两点雨,十枝五枝花,身处多极化空间,他人观点时常淹没着内心的声音,楼道里闻到的饭香,不是自家的味道.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也是偏见的壁垒,真实事物与再现信息之间存在一个信息差,伪装的幻象,五彩斑斓,绚丽夺目,宣传力度越大,事实真相似乎就越少.昔时看电影看戏,若无气质猥琐模样的阶级敌人出场,真是不习惯,也失了趣味,惯性思维产生惯性审美.什么藤蔓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人物扮相揭示身份,人物会话体现内心.身体无痛苦,灵魂有困扰,塞丽娜·黑斯廷斯的《毛姆传》震惊于传主的不快乐,“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幼时所遇,影响终身,幼时感知,渐被过往经历冲刷出本色.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敢于归零者,输一程,赢一生,从此不被轻易迷失于各类表象.
2018-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