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447-6573.2012.03.004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创作与表演的统合——“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苏、沪、杭、京四地巡演随笔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相继在苏、沪、杭、京四地举行.此后,中国音乐学院还举办了“张维良笛艺四十年座谈会”.当我与李西安、赵塔里木、张鸿懿、李岩、余峰等先生在苏州太湖边聚集,进入张维良南方巡演的第一站时,就有一种明确的意识——这已经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对于我所认知的“张维良”这一个“文化符号”而言,不仅是一个关心当代笛乐乃至民族器乐的发展值得长期关注的对象,同时,经过40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个典型案例,成为新生代笛乐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仿佛刚经历过24年前张维良在北京举办的那场备受瞩目的笛箫音乐会,历史的影像迅速在脑中闪过……当下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正站在这个节点上,同时也是站在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节点上,思考张维良如何走过这笛乐40年,张维良这一代人造就了或者还将造就什么样的中国竹笛艺术发展.
传统与现代、契合、创作、表演、音乐会、历史节点、笛乐、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发展、文化符号、苏州太湖、民族器乐、典型案例、代表人物、新生代、塔里木、竹笛、影像、意识
J60;J6
2012-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