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619/j.cnki.rmltxsqy.2018.14.005
彝族深贫困解析: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
以广受媒体关注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深度贫困村"悬崖村"为切入点,基于对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述评,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入手,反思人地关系的本质,探索贫困根源,分析认为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影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地理环境不是产生贫困的决定性因素,空间的社会属性对贫困的决定作用大于自然属性.缓解"悬崖村"贫困的路径一是消除包括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体对历史上"战乱"的恐惧,二是弥合包括彝族在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落与现代城乡社区在社会空间上的差距,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地理环境决定论、社会空间、贫困根源
F323.8(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李莎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廖洪英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8-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