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
文章分析近十年流动人口住房来源的变动趋势、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关注更能体现“安居”的住房拥有和保障性住房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约七成流动人口租住私房,拥有住房的比例很低,租住公屋的比例极低;尽管流动人口群体内存在明显分层,但作为“外来人”,住房方面的共性大于差异性;流入地经济越发达、流动跨越的行政区域越大,拥有住房或租住公屋的概率越低.可见,将流动人口全面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之路依旧举步维艰、任重道远.在“住有所居”、“共享”发展等理念的引领下,未来需要真正从制度上消减流动人口安居之路上的障碍,扩大公租房对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减弱流动人口的“过客”感受,让流入地成为他们的心安之家.
流动人口、农民工、住房、住房保障、居住、居住融合
42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实践及干预机制研究”17ASH010;“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动态监测研究”15AZD053
2018-04-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