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8409.2000.02.009
环境资源问题的区域特征与调控机制研究
@@ 1.引言
环境资源问题有其产生的根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资源问题的源在空中、江河湖泊中传播、流动、汇集、扩散,并通过物理、化学、生态等过程,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的社会、经济问题.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产生问题的区域内和当代,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往往形成了跨地区流动与影响,并波及后代.黄河干流自1972年出现自然断流现象以来,其断流频率越来越高,断流河段逐渐加长,断流天数也随着增长,这不仅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数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可能引起上下游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3000年前,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原是林木蔽天、水草茂盛的地方,而今其森林覆盖率只有6.1%,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气候十分干旱的地区.1998年夏季的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也是由于其上游地区的乱砍滥伐,使仅次于东北地区的我国第二大林区覆盖率由解放初的20%变成目前的不到12%.淮河流域的中上游的工业污染对中下游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影响严重,使我国政府不得已采取"零点行动".还有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的工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等,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各种途径跨越区域,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问题、域特征、调控、机制研究、区域、太湖流域、工业污染、跨地区流动、黄河中下游、森林覆盖率、广度与深度、工农业生产、产生的根源、特大洪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社会经济、上游地区、乱砍滥伐
14
F0(经济学)
2005-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