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中的地方记忆:南海渔民的流动性与集体记忆建构
渔民是天然流栖性群体,不仅需要关注其流动性时空规律,更要关注其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文章从流动性与集体记忆视角出发,选取海南省东部典型渔村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深入理解渔民在流动中的地方记忆建构,主要从流动、停泊、定居的3种不同状态归纳渔民流动中的时空盈缩、物质条件和流动路径节点,从时间、地方和权力三要素探讨渔民集体记忆的形成.研究发现:1)渔民跨界流动具有动态盈缩的特点,经历了从民间自觉到官方规范,从渔业生产到商渔复合,从局地到广域再到局地的动态过程.2)渔民的流动状态和过程赋予海洋以地方特性.人船组合拓展渔民自主流动的能力,"陆—海—岛"流栖空间中的地物和景观凸显集体记忆的物质依赖性.3)随着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代际更迭削弱了原有的人海关联,流动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集体记忆结构性消退,渔业村镇的全球—地方的跨区域色彩逐渐被剥离,回归到同质化的域内流空间.
流动性、南海渔民、地方记忆、集体记忆、人海关系、海南省
42
C912.81(社会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
2022-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8-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