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199/j.issn.1672-2302.2024.04.003
2019-2023年重庆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季节消长等规律,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重庆市39个区(县)媒介伊蚊监测结果,该监测每年4-11月进行,每月开展1次,于全市选择不同生境对其媒介伊蚊成蚊和幼蚊分别采用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进行监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同期重庆市登革热病例资料并分析.结果 2019-2023年,重庆市媒介伊蚊成蚊平均帐诱指数为1.63只/(顶·h),居民区、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公园/竹林的帐诱指数分别为2.23、1.82、0.83只/(顶·h);媒介伊蚊幼蚊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25,废旧物品堆放处和医院的平均布雷图指数分别为66.77、20.64,居民区、公园和工地的布雷图指数每年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4.38、4.12和2.46.2019-2023年重庆市报告登革热病例1 539例,其中输入性病例269例,本地病例1 27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2019年(输入性病例168例,本地病例1 243例)和2023年(输入性病例95例,本地病例27例);所有本地病例均在8-11月报告;输入病例数与本地病例数具有相关性(r=0.857,P<0.05).结论 夏秋季重庆市应重点做好居民区、医院、废旧物品堆放处等生境的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传播风险阈值以内,防范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病例甚至点状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登革热、传播媒介、伊蚊、监测、重庆市
22
R512.8;R384.1(传染病)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1jcyj-msxmX1125
2024-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4-20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