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2302.2016.01.022

浅谈诺贝尔奖与中国

引用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有焦虑、有期盼、有争取、有自信,也有失望,甚至还有拒绝,但每年10月,都会有一场“中国何时获得诺贝奖”的大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国力增强,对于诺贝尔奖与中国的话题,国人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摘获文学奖这一奖项,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奔相走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中国人获诺奖的重大突破,圆了国人百年之梦,让国人如释重负,大快人心。但高兴之余,我们发现,在世界认可度更高的自然科学奖领域,依旧是欧美日科学家的“天下”,中国依旧在等待“零”的突破。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发现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获得的首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在举国同庆、万众欢呼的同时,也有质疑和反思。

诺贝尔奖、教育体制、科研体系、中国

14

N09;N03

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China UK Global Health Support Programme. GHSP-CS-OP1

2016-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0-6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672-2302

34-1263/R

14

2016,14(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