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2302.2015.03.019
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学实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1905年,法国医生Hoffmann等率先从一例梅毒患者的下疳及其附近肿大的淋巴结组织标本中检验发现。据世卫组织评估,TP感染导致全世界每年增加约1200万新发梅毒病例[1]。虽然青霉素抗梅毒治疗有效,但因为实验诊断检测技术及治疗方面存在的缺失,梅毒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其依然在世界广泛流行[2~4]。已成为严重影响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TP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无法体外培养。因此,有关TP的感染机制、实验诊断、临床治疗,以及疫苗等系列研究难以继续深入并拓展。
梅毒螺旋体、感染、血清学、诊断、血清固定
R18;R51
2015-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