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固有领土论"的话语建构——从"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争端谈起
"固有领土论"是东亚国家特有的政治话语,二战后最早将"固有领土论"应用于领土问题的国家是日本,其是日本官方与民间行为体在冷战环境下为实现领土主张而人为建构的一套话语体系."固有领土"话语最早出现在战后北海道的民间领土返还运动中,指代被苏联占领的北方四岛.在冷战背景下,为了在日苏谈判中实现"四岛返还"目标,日本政府于1955年建构出一套"固有领土论",并逐渐将"固有领土"升格为日本在日苏(俄)领土问题上的官方立场和固定用语.随后,日本政府又于1962年和1970年分别将"固有领土论"强加在日韩竹岛问题和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对该话语的阐释存在"自古以来"和"无主地先占+实效支配"两种逻辑,且在三个领土问题中使用"三重标准".基于日本国会会议记录等历史资料,回溯"固有领土"一词在日本政治语境中的产生、演进、扩散过程可知,日本的"固有领土论"存在诸多破绽,近年来对日本领土政策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
固有领土论、日本、领土争端、政治话语
D815.3(国际关系)
202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CSC编号:202008050019
2021-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7页
9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