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方法: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
作为日本学研究的外部视角,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研究可以为研究者站在一个文化“互镜”的立场来梳理战后的日本思想提供一条潜在的线索.概述战后日本的中国形象,“文化他者化的中国形象”映证出战后日本走过了一条区别于中国、东方乃至整个亚细亚的“自我西方化”的思想道路,将中国视为带有负面意义的“文化他者”;“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形象”折射出战后日本将中国视为超现代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大国,进而将中国视为了巨大的威胁,由此而相对性地界定自身走过了所谓的“战后民主主义”道路;“交涉对象化的中国形象”则体现出陷入焦虑困境的日本,是基于东方与西方、内部与外部、全球化与地域化这样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认识中国,且会在一个与中国展开“文化交涉”的格局下构建自身未来的道路.在这样的中国形象的背后,潜藏着“为了日本”、“以中国为工具”的日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社会病理.
战后日本、中国形象、文化他者化、意识形态化、交涉对象化
K313(东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
2015-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