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收集数据,参与实证、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学科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主要以实验和操作为基础,以小学生较为常见的现象或事物为主要学习对象,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媒介,将科学教学与其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小学科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概念、动手能力、学习科学、科学素质、义务教育阶段、探究活动、科学知识、科学态度、艺术表现能力、小学教育阶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儿童认知发展、素质的培养、阶段性特征、技术与社会、尊重事实
G63;G62
2016-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