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建模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引言一:我曾经在所教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有什么用?结果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考试有用,此外用处不大。<br> 引言二:从1993年起在高考试题中强调了考查数学应用问题。上个世纪末高考考到了应用题,这些试题题目新颖,文字较长,应用性较强。尤其是1994年达到高峰,考了三个小题,其中一道题是测量某物理量的“最佳近似值”,其结果理科难度为0.29,文科为0.16,得分率较低。在后来的各届高考中,情况依旧。近几年来,又将概率问题作为应用的一个方面,由于比较容易掌握,学生开始有了一定的适应性。2011届北京高考选用了一道函数应用问题,2012届高考增加到8(果树产量平均增长)和17(垃圾投放)两道,似乎又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这方面的教学要求。
建模思想、数学应用、高考试题、教学要求、学习数学、教学生、函数应用、概率问题、应用性、应用题、物理量、题目新、适应性、近似值、得分率、增长、文字、文科、外用
G4 ;G63
201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