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性内涵的挖掘,语文作业的设计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倾向来认识:问题提出的单向性。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无差异的作业设计又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问题答案的绝对性。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作业设计的封闭性。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好的作业设计,应该是不仅可以巩固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实际方法,可以使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新课程、学生学习活动、作业设计、语文作业、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的实施、应试训练、学习方式变革、学生思维、培养、拓展知识面、本质性内涵、作业质量、作业形式、组织形式、训练价值、学习负担
G43;G63
2013-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