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网络公共领域异化的反思与功能再定位
既往的学术研究普遍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存在与发展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期待网络公共领域能够承担起培育理性共识与提供合法性供给的任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公共领域的表现与理论上的期待相去甚远,出现了公共议题缺失、"敌我对抗"的逻辑怪圈、情绪化极端言论频发、表达与倾听机制的不对称等异化现象.网络公共领域异化的原因可以从个体素养不高、群体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力量的控制三个方面理解,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很难被完全解决.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期待应调整为:通过激发社会中非建制主体的活力,刺激社会各子系统中的组织力量对既有的系统规则和运作逻辑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开启社会系统的合理化进程.为确保这一功能的实现,可借助反身法建立"网络半自主"的治理体制.
网络公共领域、异化、功能再定位、反身法
D669;G206(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2020SFB3003
2023-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