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8267.2011.01.017
中国轴心期"言-意-道"问题探讨
中国轴心期,孔、孟、老、庄就"言-意-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从"道"的本体论出发引出各自对言意问题的深刻理解.一方面,他们认为,"道"是根本无法用语言表述,无法意致的.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言"是达意的工具,可以尽意.<周易·系辞>将以上两方面思想统一起来,认为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可见,先秦诸子没有逃避言与道(意)矛盾的困境,而是努力探索"尽意"的方式:"得意忘言""立象尽意",而通过"忘言"和"立象"的方式来"尽意",是暗示、指点之尽,是有余而不尽,如果滞于言、象的表层意义,不去理解其所暗示之深层意义,则意隐而泯.
轴心期、言、意、道
B22(先秦哲学(~前220年))
重庆市市政府规划课题2008-YW05
2011-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