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7519/j.issn.1000-0526.2019.04.004

冷涡底部一次弓状强飑线的演变和机理

引用
综合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30日发生在冷涡南部暖区的一次长生命史弓状飑线(以下简称飑线)的环境条件、触发、演变和维持机制以及预报难点.其发生环境条件为超过4000 J·kg-1以上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中等强度0~6 km垂直风切变,是超级单体形成和维持的有利条件;湿球温度0℃高度3.6 km是有利大冰雹形成的融化层高度;整层相对于(对流层中层达28℃温度露点差)、大的垂直减温率和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都是形成弓状回波和地面强风的有利条件.前期较大对流抑制能量(CIN)抑制了对流初生;随着地面温湿度增加CAPE显著增大、CIN减小,加之边界层辐合显著增强因而触发了对流.老的对流出流气流,环境低空西南气流增强为急流和上游的低空西北偏西气流增强了边界层辐合.飑线发展过程表现出以下特征:TBB演变表明飑线是由线状积云发展成为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以正闪为主的闪电和地面大风主要分布于TBB低值处;可见光云图显示具有粗糙的纹理、显著的上冲云顶和旋转等特征;雷达反射率因子显示其由一个β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发展成为一个α中尺度弓状飑线系统;成熟阶段具有显著的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强中层后侧入流、后侧入流缺口、前侧入流缺口和中层径向速度辐合等特征,异常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值是产生大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由于高层分流气流和其西侧不断有新生对流使其组织成非对称尖锥状.对流层中层大的温度露点差和强的后侧入流导致的强下沉辐散气流是形成弓状回波结构的主要原因.位于飑线前沿辐合区后侧的强前侧入流是飑线和弓状回波维持的主要原因.500 hPa风速初期偏弱后期增强、前期较大的CIN及后续迅速减小和抬升触发条件相对弱是该飑线的短期时效预报难点.

弓状飑线、演变、触发、机理、冷涡

45

P445(天气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504和2017YFC15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1

2019-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83-49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气象

1000-0526

11-2282/P

45

2019,45(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