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19/j.issn.1000-0526.2017.07.004
2016年1月我国中东部一次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6年1月15-19日一次冷空气影响下郑州、武汉、南京的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观测发现,本次过程中武汉和南京在地面锋线到达后出现明显的PM2.5浓度的快速增长.通过分析发现,两地在1000~950 hPa高度层上偏北风的侵入带来上风向的大气污染物,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锋区内的稳定性层结抑制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两种作用共同导致污染物快速增长.在冷空气主体影响下,尤其是950~900 hPa高度层上弱风区消失后,污染物得到清除.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作用主要发生在1000~950 hPa高度上.模式PM2.5来源示踪模拟结果表明,武汉(17日夜间至18日)和南京(17日夜间)在本次污染物快速增长过程中区域污染物输入的贡献在51%和58%左右.由于模式对PM2.5传输过程的低估,区域输送贡献率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与1月15-19日平均相比,PM2.5的本地贡献明显减少,上风区域贡献明显增加.
污染传输、冷空气、PM2.5来源
43
P458;X16(天气预报)
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与科研结合专项CMAHX20160601;公益性行业环保科研专项201509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3301
2017-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