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19/j.issn.1000-0526.2017.05.001
“16·7”华北极端强降水过程对流尺度集合模拟试验不确定性分析
基于4 km水平分辨率的WRF-ARW中尺度模式,对2016年7月19日华北地区的极端暴雨过程进行了不同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对流尺度集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各个成员模拟降水的强度、时空分布与观测实况较为接近,但也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通过邻域检验的ETS评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表明,采用Morrison方案和WSM6_P2方案的集合成员表现较好,对流尺度集合模式在降水强度和准确度较全球数值模式预报有一定提升.频率检验表明集合预报在50 mm以下量级的预报存在过量预报的倾向,而100mm以上的强降水预报相对偏弱.不同降水物理过程的集合成员在高空急流和地面气旋等关键天气尺度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通过降水量与整层可降水含量,低层相对涡度和垂直运动等诊断量的联合分析表明,集合成员可分为强降水集合和弱降水集合两类,其中强降水集合拥有较强的对流性回波、较明显的对流性下沉以及较强的地面冷池,强的潜热反馈也导致对流层中层出现相对较大的正位涡异常,并进一步影响天气系统发展.弱降水集合成员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对流性上升和地面冷池相对较弱,但较为接近本次以稳定性暖云降水为主的天气过程.检验模拟雷达回波表明双参量降水物理方案在反映层云回波亮带和层云与对流核的分离特征上更为清晰合理.利用WSM6物理方案参数设置的敏感性试验表明,不同参数组合设置的预报成员分别表达了强对流风暴和暖云强降水两种性质的强降雨过程,对于一次特定天气过程中的对流系统发展能够预计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展现了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优越性.
对流尺度、集合预报、不确定性
43
P458(天气预报)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09
2017-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51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