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19/j.issn.1000-0526.2015.12.005
偏东气流诱发川西高原东侧两次对流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利用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CFS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0.01°×0.01°全球地形资料等,对2013年夏季发生在川西高原东侧两次对流暴雨天气过程中偏东气流的作用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两次过程中中低层偏东气流的活动特征、风场的垂直结构和温湿特征及其在对流暴雨中的作用等。结果表明:(1)7月3日过程高原东侧偏东风活动在850 hPa 以下,持续时间约20 h,风速平均为2 m·s-1;8月6日过程偏东风活动在700 hPa 以下,持续时间也能达到20 h,风速约为4 m·s-1;两次过程均是在天气尺度的西风槽东移与地形的共同作用下,诱生了高原东侧对流层中低层偏东气流,偏东气流形成时间比对流降水发生时间早约12 h。(2)两次过程偏东气流具有高相当位温属性,在其上方存在干冷空气活动,形成了有利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相比较而言,后一次过程偏东气流出现的高度和风速明显增强后,与偏西风形成了更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暖湿能量局地集中特征更为显著,对于水汽和能量持续输送能力更强,因而引发的对流降水强度明显更大。(3)前一次过程盆地内起伏波动的偏东风与辐合中心及气旋性涡度中心配置关系较差,只是当偏东风受强迫抬升后,在地形附近激发出对流,并使降水主要位于地形附近;后一次过程盆地内平直的偏东风与辐合中心及涡度中心配置关系较好,尺度相当,因此激发出的对流强度和范围有明显增大,强降水沿地形向盆地西部发展。
对流暴雨过程、偏东气流、活动特征、垂直结构特征
P458(天气预报)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7、41075038、41404056、41328007和41105073;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13LASW-A02;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暴雨研究开放基金IHR201401
2016-03-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477-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