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
通过对南方的江西、湖南、湖北3省4个台站双季水稻灌浆期气温及发育进程观测,以及千粒重、灌浆速度的加密观测,发现近16年来江南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一季稻生殖生长期的平均气温均升高2℃左右,早、晚稻抽穗一乳熟期天数缩短了6天左右,早、晚稻抽穗一成熟期天数分别缩短了6天左右和5天左右.气候变暖伴随着水分胁迫,回归分析显示,灌浆期天数与生殖生长期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变化造成按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取得的千粒重、灌浆速度样本数减少,仅能反映灌浆后期状况.因此,针对气候变暖造成江南水稻发育进程加快,灌浆期缩短的现实,观测规范应作相应调整.建议将千粒重、灌浆速度的起测日提前到抽穗普期当日或第5日,保持5天观测间隔,增强观测数据的可用性及气象服务的有效性.
气候变暖、生育期、灌浆、千粒重、观测
37
S31;S34
江西省气象科技创新基地基金GCX200907;中国气象局小型建设项目和中国气象局生态监测站建设试点项目共同资助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6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