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加密温度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发生在江淮流域及其附近的两次暴雨过程的地面要素分布特征,发现强降水带分布在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附近.然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矢量诊断解释了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产生强降水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在地面非锋性斜压带和斜压槽处易发生锋生和斜压现象,从而诱发强降水.
非锋性斜压带、斜压槽、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非地转湿Q矢量
36
P4 ;P44
湖北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地面资料在侦测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研究"2008Y06资助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