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民,中国曲艺的一个动词
我对李鸿民先生敬重的程度,和与他相识的时间长度不成正比.记忆中,2009年曾与他在和朋友吃饭时有过交流;之后通过屈指可数的几次电话(每次计时3分钟内);加上在业界活动中的零星交流,累计相见10次左右,交谈不足100分钟.但是,就像GDP数字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判断也有偏差一样,”短时间”并没有影响我与他情感的深厚与纯正.我一直认为:文化大发展最本质的方向与标识,是在人们心灵里建设真善美的高楼大厦;视觉的繁华和丰富,倘若不能与人的心灵和精神协调统一,便如同拎着”LV”包乞讨——永远没有真正的尊严与自信.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与审美观,那些披金挂银、忙碌于四处抛头露面的明星大腕儿,淡出了我的视线,而像李鸿民这样脚踏实地为百姓服务的曲艺家,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并渐渐生根发芽.
中国、曲艺、交流、真善美、审美观、价值观、大发展、自信、种子、协调、文化、数字、视线、视觉、情感、偏差、明星、经济、建设、记忆
J82;J80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