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667/j.cnki.cn23-1070/c.2022.02.010
政策与司法背景下虚拟货币法律属性的实证分析
虚拟货币是非有权机关发行的,以区块链或类似技术为支撑并以电子化方式记录的通货.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规定.在立法缺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发布的监管政策以其鲜明的价值导向发挥着准裁判依据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在我国司法判决上存在否定说和肯定说,这种认识上的分歧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加剧司法适用上的不统一.在监管政策层面,我国从虚拟商品说逐步走向更加严格的监管路线,发布禁止发行融资监管规则和禁止交易炒作监管规则以规范虚拟货币交易.从法律解释学角度,我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并未否定虚拟货币作为民法中财产的属性,其应被作为一种合法的财产性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这也是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的应有之义.在法律属性上,虚拟货币既不是《民法典》第115条中的物,也不同于第127条规定的数据,而应当属于网络虚拟财产.
虚拟货币、私法自治、网络虚拟财产
49
D912.28;F830;F224
广西八桂学者专项课题;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2022-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