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8487.2019.04.009
创新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横向拓展"——基于鄂西南B村的个案研究
将村民自治单元下沉到自然村的"自救"改革,虽然有利于重拾自然村作为治理单元的特有价值,但并不适宜在人口外流型农村地区推广.作为人口外流型村庄的鄂西南B村,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为契机,建立了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全域有机协会以及红白理事会等新型村民自治组织,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行了"横向拓展".这是一种在保留和发展村委会的基础上,以多元主体共治为特征的村庄治理模式,丰富了村民自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民主治理能力,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仍存在治理权源缺失、生成逻辑不足、组织设置冗杂、发展支撑阙如等问题,应通过寻求法律赋权、夯实底层基础、优化体系设置以及创新支撑制度予以解决.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村民自治、"三治融合"、"横向拓展"、新型村民自治组织
C912.2(社会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县级政府'政策转换'的实证研究"16BZZ064
2019-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