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8487.2014.z1.007
“延安精神”现实意义的深层解读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直到1947年3月撤离.在这10年里,延安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成为了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灯塔,中国共产党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个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时代.这一时代不仅诞生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对中国革命及抗日战争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巨作;召开了中共七大,还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核心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党政干部素质为目的的学习运动及为“解决边区吃穿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大生产运动.由此,延安时代不仅奠定了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和一定的物质基础,更以其独有的“延安精神”,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及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强大的指导效应.“延安精神”是一座巨大的文化与精神宝库.
延安精神、新中国、革命、延安时代、整风运动、新民主主义论、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中央机关、中央红军、中华民族、中共七大、学习运动、物质基础、论持久战、历史、抗日战争、经济发展、干部素质、实践论
D23;I20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