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670.2021.05.002
IRF课堂话语结构研究述评
IRF课堂话语结构是课堂话语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与主要议题之一.自1975年辛克莱和库尔萨德提出IRF课堂话语结构至今,研究者的讨论与争议从未停止.近年来有关IRF课堂话语结构的实证研究勾勒出两种脉络:一类是横向延展,尝试探索该结构中的新维度,如等待时间、音律学特征;另一类是纵向探讨,关注多轮序列转换模式与结构内部的多种子类型,如将反馈进一步划分为提示、重复等类型.学界对该结构的争议也主要聚焦于IRF课堂话语结构与真实课堂语料的适切性和话轮平衡两方面.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与课堂改革的推进,课堂话语研究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从描述话语到理解话语,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从单一的IRF结构到关注更微小的语言单元.
IRF课堂话语结构、话语分析、课堂话语、课堂观察、师生互动
50
本文系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8年度项目"中小学编程教育与人工智能工程素养研究"项目编号:MCM20180611
2021-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