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9670.2020.11.005
教育民族志研究者的角色隐喻与伦理考量
本文通过呈现教育民族志研究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伦理挑战,着重分析了"伪装者""拾荒者"和"旁观者"三种角色隐喻及其背后的伦理逻辑.结合研究者和受访对象的田野经验,本文认为,教育民族志实践中的研究伦理不仅是有关研究伦理审查意义上的程序伦理,更关乎"重要伦理时刻"研究者如何取舍应对的伦理实践问题.民族志研究者不仅在田野调查的阈限之中体验自我主体性的生成,还在这种"非此非彼"的状态中观察、反思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分布式主体性的构建.
教育民族志、研究伦理、分布式主体性、研究伦理审查
本文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小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机制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校园暴力的发生机制与社会治理研究"
2021-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