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望断无寻处"——试析格非《人面桃花》中乌托邦理想的幻灭
一、桃花源梦和乌托邦理想的由来
"桃花源梦"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的理想追求,它寄托的是个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从先秦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的乡村式的理想国,到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写到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再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民风淳朴、安居和乐,人人丰衣足食、谦恭有礼的"人间仙境",桃花源一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古代的文人士子都有两副心肠,一面深居庙堂,浮沉宦海;一面是诗人才子,寄情山水."'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建功立业与保持自我"(吴怀东《苏轼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思想发微》)这种人生选择之间的矛盾,是中国传统文人产生桃源情结的根本原因.
乌托邦理想、人面桃花、理想的幻灭
I206.6;I3/7.06;I044
202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