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3780.2012.05.004
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台湾地区为例
现代人的犯罪可能性将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趋于上升甚至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学界就上述“年龄一犯罪曲线的形状是否随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犯罪类型而变动”始终存在激烈争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变动性’观点,即年龄与犯罪的关系将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等条件产生变化。本研究以1966~1991年间的台湾地区为例,试图探索社会发展是否有可能增加青少年犯罪,并进而改变年龄一犯罪的曲线分布。描述性统计及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财产犯罪,台湾的年龄一犯罪曲线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转移到更年轻的年龄分布,因为现代青少年有着更多的角色焦虑并且处于经济边缘化的状态,但这种社会变迁并没有影响暴力犯罪的年龄结构,这可能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青少年犯罪、社会发展、犯罪趋势、年龄一犯罪曲线、现代化、传统主义
D669.5;C913.5(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
2012-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