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2389.2017.03.008
《论语·尧曰》“三知”章的位次及其思想义涵
儒家经典文本的解释系统在汉以后逐渐形成,不同时期注家关注的内容大相径庭.以《论语》为例,汉唐时期注家多重视字词训诂,宋明儒者更重视义理解经.现通行版《论语》结尾的章句是:“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历代儒者对“三知”章有不同的态度.汉唐儒者解释章句的字词,以疏通文意.宋明儒者注意到“三知”章的特殊位置,并就此展开讨论:以朱子为代表的多数理学家持“末章深意说”,认为作为全书终章的“三知”章有特殊价值.陈天祥等少数学者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三知”章不是初传本《论语》的终章,其中并无圣人微旨.随着朱子学说影响范围扩大,更多人接受了“末章深意说”,并把知命、知礼、知言当作为学修身的重要内容.
《论语》、“三知”章、解释史、朱子、末章深意
37
B222.205(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四书学史”13&ZD060;“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15ZDB005
2017-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