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肝癌形成过程MCM7基因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MCM7基因在黄曲霉毒素B1 (AFB1)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4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FB1组(50只)和对照组(20只),AFB1组腹腔注射AFB1,对照组则给予溶媒二甲基亚砜.在诱发肝癌过程中,分别于第13、33和53周对大鼠进行肝活检;实验至第73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中MCM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FB1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44.1%(15/34),对照组为0(0/16),AFB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8.093,P<0.001.随着大鼠肝癌的形成,MCM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AFB1组第53和73周显著高于第13和33周,F值分别为55.632和207.253,P值均<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表达较低且变化不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FB1组第5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7%且以弱阳性为主,第73周MCM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且多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比其他时间点的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MCM7表达水平随着肝癌的形成逐渐上升,且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最高,MCM7有可能是参与肝癌形成的关键基因,但其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肝肿瘤、基因、MCM7、黄曲霉毒素B1、动物模型、动态变化
21
R735.7(肿瘤学)
2014-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7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