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B/c小鼠肝癌模型建立及其形态学特征分析
目的:建立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并研究其超微结构的特点,为开展肝细胞癌相关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66只正常雄性成年BALB/c小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即实验A、B、C、D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4只,对照组10只.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乙醇的联合诱导方式喂养实验组小鼠;于给药后第60、90、120和150天,分别取实验A、B、C和D组小鼠肝脏组织;于给药后第150天取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观察小鼠肝脏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利用RT-PCR检测病变肝脏组织不同时期小鼠甲胎蛋白(mAFP)的变化情况.结果:对小鼠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肝脏未见异常,给药后第60天实验A组小鼠肝脏炎症发生率为64.28%(9/12),第90天实验B组小鼠肝脏轻度纤维化发生率为64.28%(9/12),第120天实验C组小鼠肝硬化发生率为71.43%(10/12),第150天实验D组小鼠肝脏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为64.28%(9/12);以上时间点各实验组小鼠肝脏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FP阳性表达在给药60 d后出现;第150天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符合肝癌.结论:利用化学致癌剂和肿瘤促进剂,成功建立了甲胎蛋白分泌型BALB/c小鼠肝癌动物模型,该方法诱导时间相对较短,病变过程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均与人类肝癌发病特点类同,是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肝肿瘤、疾病模型,动物、超微结构、小鼠、甲胎蛋白
20
R735.7(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923,30971535
2013-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1-48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