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建设: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笔谈

引用
【编者按】近代以来中国思想与西方文化相遇时的历史情境,决定了“中国哲学”创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姿态与存在样态。西方哲学既被视作认识和反省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也被奉为改造和重述中国思想的一套范本。百年间几代学人以此为基,苦心孤诣地将中国传统思想概念化、系统化,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的义理之学改造为“中国哲学”,以求获得西方文化的学理承认。因此,“中国哲学”自建立以来,如冯友兰所倡,其内容大体划定为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而“其方法,必为逻辑的,科学的”。这一做法无疑具有历史合理性,但在后来者看来必然存在时代的偏颇。尽管张岱年早就指出,“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的模式来套,而应常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但实际研究中却少有人不采用西方哲学的概念与范式,“汉话胡说”“反向格义”似乎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路径。随之而来的便是“削足适履”“遗珠沧海”等种种之误,传统思想经由“系统化”操作凝固为一套结构精巧、外观精美而“足以示人”的概念体系,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价值内核和情感体验却日渐支离,难见其本来面目。本组笔谈聚焦“做中国哲学研究”主题,反思中国哲学的已有形态,讨论在已有概念化、系统化研究范式之外的基于“储存于文献中的古典生活经验”的诠释学进路,展现另一种思考和展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方法。正如我们所知,方法的选择往往具有深远影响:它既决定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必然看不到什么,划定了研究领域的界限;也决定视野中研究对象的形态,预定了研究领域和成果的深层次结构。这里我们并非为某种方法转向鼓与呼,而是真诚期待任何可以丰富中国哲学研究进路、展现中国传统思想真精神的方法论创新,以深入持久地推进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建设。

哲学方法论、中国传统思想、西方哲学、系统化、概念化、冯友兰、古典生活经验、中国思想、西方文化、义理之学

B(哲学、宗教)

2023-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0-30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