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召开
2021年11月6—7日,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主办、山西大同大学承办的"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余位学者参与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百余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对近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评论与反思.例如左鹏军(华南师范大学)回顾了近代文...>>详细2021年11月6—7日,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主办、山西大同大学承办的"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余位学者参与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百余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对近代文学研究现状的评论与反思.例如左鹏军(华南师范大学)回顾了近代文学研究历程,提出通过坚守中华文化本源,回归近代文学本身的学术努力,将近代文学研究提升到新境界和新水平.第二,近代文学重要作家研究.例如马昕(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了龚自珍和魏源并称的早期生成过程与其成因,分析了龚、魏并称的后续转向及其文学史意义.关爱和(河南大学)考察了陈三立"袖手人""悲歌人""亡国人""无归人"四个时期的诗文创作.第三,近代文学文体研究.例如耿传明(南开大学)从清末民初小说中儒家士人形象嬗变的角度透视中国近代文学与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李开军(山东大学)以《申报》(1872—1895)论说文为例,讨论了《申报》早期的文章观念与论说文体.杨波(河南大学)探讨了薛福成出使日记的文体创新及其意义.潘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察了岭南女画家冼玉清《旧京春色图卷》的题跋生成史.第四,近代文学与近代思想史、教育史、社会生活史的关系.例如赵利民(天津师范大学)分析了中国接受进化观念"向内转"的问题.刘钊(长春师范大学)阐述了金天翮《女界钟》中的女权乌托邦意识.陆胤(北京大学)以清末新教育中的古诗歌为中心,辨析了词章之学在近代知识结构中的位置.李成晴(清华大学)探讨了中国近代写作教育史上的文病诊治思潮.汪孔丰(安庆师范大学)在晚清报刊视角下探讨了晚清风俗改良思潮与文学变革.
华南师范大学、清末民初小说、教育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的现代性、近代文学与文化、清末新教育、晚清报刊、论说文体、形象嬗变
I(文学)
2022-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