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违规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司法认定——从法益保护视角切入
科研人员违规套取科研项目经费行为具有可谴责性,但刑事违法性并不明确.科研经费套取行为多以贪污入罪,但存在广泛争议,此罪、彼罪界定不清晰.可通过梳理科研经费性质、科研人员身份、经费使用行为、科研合同属性等问题,从"套取行为"侵害法益入手,结合法定犯理论,阐释国家科研利益的实现途径,科研经费管理权和...>>详细科研人员违规套取科研项目经费行为具有可谴责性,但刑事违法性并不明确.科研经费套取行为多以贪污入罪,但存在广泛争议,此罪、彼罪界定不清晰.可通过梳理科研经费性质、科研人员身份、经费使用行为、科研合同属性等问题,从"套取行为"侵害法益入手,结合法定犯理论,阐释国家科研利益的实现途径,科研经费管理权和科研经费自主使用权的冲突,科研经费规范禁止性规定与科研规范目的冲突的价值选择.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应提倡刑法"谦抑性"理念,从合目的性、相关性、科研经费"公共财产"部分排除角度出发,限制违规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入罪范围,同时提倡科研人员犯罪刑事责任"轻缓化".
规范目的、合目的性、谦抑性、实质违法性
DF61(刑法)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JB1421019
2022-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