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松是"审美无利害"的否定者吗——以一个传统观念的嬗变为视角史建成
"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审美态度"理论之中,成为"同情"地"关注"对象自身的经验态度及其展开.环境...>>详细"无利害性"在西方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直到18世纪才摆脱伦理观念成为美学核心要义之一.经验主义美学家以及康德、叔本华从各自视角将"无利害性"拿为己用,展示了这一观念极强的历史延续性.20世纪,"无利害性"内嵌于斯托尔尼茨的"审美态度"理论之中,成为"同情"地"关注"对象自身的经验态度及其展开.环境美学发起人艾伦·卡尔松对于传统"无利害性"作出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了形式主义、如画性等现代审美规范,但这种批判本身被当代学者误读为"决然的否定".卡尔松以分析美学的文化解释为依托,否定了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感知及心理的符合论,并借助双重征用性对传统"无利害性"延续及现代艺术观念的环境解读作了批判.若排除上述理论语境则难言卡尔松否定了"无利害性".与此同时,卡尔松所发展的"审美鉴赏"理论吸纳了斯托尔尼茨关于审美对象、意识的广泛包容性以及鉴赏的对象引导性等论述,进一步强化了对象性本质的鉴赏原则,显示了其环境美学理论的调和论色彩.
环境美学、无利害性、审美态度、审美鉴赏
B834(美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22-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