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452/j.cnki.jqmc.2016.02.009

青海汉、藏、蒙古族人群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引用
目的 讨论青海地区汉、藏、蒙古族人群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别检测汉、藏、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正常人群ACE基因的I/D多态性,分析计算DD、ID、II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相关基因的OR值,并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血压水平,推断各基因型与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汉族、藏族、蒙古族高血压患者DD、ID、II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2.4%、42.9%、4.8%;55.6%、35.4%、9.1%;17.2%、64.6%、18.2%,D、I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3.8%、26.2%;73.5%、26.5%;49.5%、50.5%.汉族、藏族、蒙古族正常人群DD、ID、II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6.9%、44.8%、8.3%;42.1%、36.8%、21.1%;15.6%、62.5%、21.9%;D、I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9.2%、30.8%;60.3%、39.7%;47.2%、52.8%.对于藏族病例组和正常组,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DD、ID两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3.237(95%CI=1.364~ 7.681)、2.359(95%CI=0.965~ 5.767),以I等位基因为对照,D等位基因的OR值为1.830(95%CI=1.209 ~ 2.770).汉族及蒙古族人群中,三种不同基因型之间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藏族人群却有显著性差异,且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水平均表现为II<ID<DD.结论 青海地区汉、藏、蒙古族间ACE基因I/D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且I/D两种等位基因也存在种族差异;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基因;携带D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藏族人群高血压罹患风险.

汉族、藏族、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ACE基因、多态性

37

R54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3年度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QYY-6

2016-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18-12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青海医学院学报

1006-8252

63-1043/R

37

2016,37(2)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