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包虫病临床误诊分析
妊娠合并包虫病临床较罕见,起病隐匿,早期病变不易发现,极易导致误诊误治[1].本文报道1例妊娠合并包虫病,并对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等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患者,女性,32岁,因孕足月,下腹疼痛伴黄疸2天,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发现肝脏及盆腹腔巨大囊性包块,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因不能明确性质,经保肝等保守治疗病情无好转,于2012年10月3日转入我院,门诊以“妊娠合并盆腹腔巨大包块”收住入院.既往病史不详.末次月经为2011年1月3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5月感胎动,孕期未行任何产前检查.入院查体:患者精神差,体型消瘦,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腹部较之一般孕妇明显膨大隆起,右侧肋缘下可触及20 cm×17 cm大小包块,其下缘达麦氏点,囊性感强,张力大,边界清,活动差,宫底位于剑突下两横指,被包块挤压明显偏向左侧,可触及胎体.B超:肝左叶厚5.6 cm,肝右叶实质内可探及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后壁效应增强,最大直径约5.0 cm,肝内管道结构走行欠清晰,门静脉右支内径0.7 cm,右侧腹上至膈下,下至右侧髂窝,左侧至腹中线区域内均可见大小不等无回声区,边界清,后壁效应增强.提示:晚孕单活胎;肝脏及右侧腹腔无回声包块.CT:肝脏大小如常,肝右叶可见一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晰,有包膜,病灶内可见分隔,有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无扩张,增强扫描平衡期肝门结构显示不清,门脉主干受压,胆囊显示不佳,大小约25 cm×19 cm×32 cm,CT值约23HU.
妊娠合并、包虫病、临床、包块、增强扫描、边界、盆腹腔、回声、肝脏、肝右叶、壁效应、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肝内外胆管、肝功能检查、最大直径、总胆红素、早孕反应、早期病变、预防措施
34
R71;R57
2014-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