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252.2011.04.017
人工血管内皮化与基因
1952年,美国学者Voorhees等首次研制成涤纶人造血管移植犬的腹主动脉,并于次年成功用于临床.用人工合成血管,特别是大口径人工血管在组织修复、血管重建手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内径<6mm的人工血管因血栓形成以及新生内膜增厚、血流阻力较大等原因一直未获得满意的效果.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把眼光投向了基因,企图利用其为人工血管内皮化打开新的局面.1989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所长Elizabeth G.N.博士首次用重组基因修饰内皮细胞植入猪动脉壁管,开创了基因治疗血管疾病的序幕.自此,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使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功.现将有关人工血管内皮化与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血管内皮化、人工血管、基因治疗、生物学的发展、人造血管移植、组织修复、血栓形成、血流阻力、血管重建、血管疾病、细胞植入、人工合成、内膜增厚、美国学者、进展综述、基因修饰、基因工程、腹主动脉、猪动脉、研究所
32
R393
2011-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