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8/j.issn.1006-9585.2016.16007
基于高时间分辨率快电场变化资料的北京地区地闪回击统计特征
利用2014年北京闪电网观测到的4站及以上同步高时间分辨率闪电快电场变化资料,对北京地区5次雷暴过程中304次正地闪和1467次负地闪的回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回击次数、10%~90%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半峰值宽度、回击间隔、回击峰值电场强度、回击间隔和回击序数的关系等.结果表明,正、负地闪中单回击地闪所占比例分别为91.1%和24.2%,单次负地闪的平均回击次数为3.8次,观测到的最大回击数可达20次.304次正地闪首次回击的10%~90%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半峰值宽度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4.2邺、14.5μs和6.2 μs;29次正地闪继后回击对应值分别为3.6μs、12.6μs和5.7 μs;1467次负首次回击的对应值分别为2.4μs、23.9μs和5.3 μs;4109次负继后回击的对应值分别为1.7μs、19.5μs和3.4μs.正、负地闪回击间隔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06 ms和59 ms.负地闪回击间隔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回击间隔随着回击序数的增加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后,还对70次正回击、421次负首次回击和789次负继后回击峰值电场进行了统计,将其归—化到100 km的平均值分别为11.2 V/m、7.2 V/m和5.0 V/m.平均来看,负地闪首次回击峰值电场比继后回击峰值电场大1.4倍,但是有23.5%的继后回击峰值电场大于其对应的首次回击.
正地闪、负地闪、回击过程、波形特征参数、北京地区
22
P427.32+1(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441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005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 Program,Grant 2014CB44140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41305005
2017-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3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