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6848.2017.04.005
地方感:人的意义何在?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探讨“地方”与身体、思想和精神的关系,以及“地方”的馈赠和义务.地方大小不一,包括室内的壁炉、房舍、四邻、社区、街道、城市,乃至地球、太阳系、宇宙,等等.微观意义上的地方不仅是人的避难与呵护场所,还是血缘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纽带.宏观意义上的地方是人心灵的栖息地.“地方感”的标准模式强调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取直接而复杂的体验,诉诸常识,而在标准模式之外还存在未经漫长的体验而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强烈情感,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神圣的空间和神圣的地方的敬畏感.我们是与大地紧密相联的生物,同时具有快乐自在的灵魂.就肉体性的存在而言,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地方感到心满意足,这个地方要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氛围,同时我们也要给予这个地方以关爱和尊重.就思想和灵魂而言,我们经常居于别处——而那也该适得其所.我们自然而然地居于别处,这是通识教育所提供的最好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空间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地方独特性的认识逐步减弱.心灵的栖息地是宇宙而不是什么当地,这个想法固然令人愉悦,但是它也会导致我们自高自大,对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不负责任,并最终导致地方感的丧失.我们需要对大地万物有更强烈的情感,这是支撑现代环境生态运动的理念、热情和规划的基本认识之一.
地方、地方感、地方感丧失、生态责任
G40;G65
2017-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