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1670.2009.06.012
离异与回归: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打击下的农民心理问题初探——以豫东黄泛区农民为例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各种灾荒的打击下,灾民的心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灾民今后是否能够重拾生活的信心与灾后重建的决心.以豫东黄泛区受灾民众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探.认为黄泛区农民在经历常年的灾荒打击后,其心理的变化表现在思想观念中某些方面的传统和变异得到充分的体现,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念在黄河泛滥前主要表现为黄泛区农民"候鸟"式的生活方式,长期季节性的在家乡与外地之间往返流动.黄河泛滥后又与之前有不同之处:农民流动群体扩大、不同时期流动群体的年龄差异、返乡时间的延长、在外地定居等等特点;宗族观念突破了传统的牢笼,呈现出逐渐淡漠的趋势;礼俗观念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传承和不可预见的突发性质变;黄泛区农民的恐慌心理也经历了由严重--稳定--淡化的转变过程,这又影响着黄泛区农民不同时期的生存行为.这些心理行为表现在与传统思想观念上有离异之处,也有回归的事实.
黄泛区、农民、心理、社会变迁
24
K25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2010-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