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5647.2018.03.010
个体化还是原子化:理论谱系与历史语境——兼论当代中国社会整合路径
近些年“做好事反被讹”“碰瓷”“见死不救”等冲破人们道德底线的社会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得不深入反思“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究竟怎么了”的问题.本文梳理了两种比较重要的反思范式——个体化和原子化,包括个体化的实践进程与理论谱系,原子化的历史语境与论证主题以及两者关注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后果的异同.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走上的是一条即保障个体权益又促进个体“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个体化”道路,而非一条个体没有他人和制度可以依赖的“一盘散沙”的“原子化”道路,并提出中国社会整合的路径应该建立在社会“个体化”而非“原子化”的认知之上.
个体化、原子化、理论谱系、历史语境、社会整合
37
D61(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西部项目“青海藏区人口流动及社会风险研究”16XSH002
2018-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