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275.2011.04.028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未利用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E)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值分别以粮田和菜地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28.2 mg/kg与86.6 mg/kg,以未利用地土壤最低,分别为52.2 mg/kg和20.1mg/kg.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DOC/TOC)和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DON/TN)均以菜地土壤最大,分别为1.45%和9.62%,远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可溶性有机氮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DON/TDN)差异不大.研究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与其他形态碳、氮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达极显著或显著性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与其他形态碳、氮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并不一致.
土地利用、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黄河三角洲
32
S156.91(土壤学)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创新工程项目;滨州学院博士基金;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