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9856.2013.02.012
“跨国主义”视角下的新发现——评刘宏著《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建构,1949-196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为代表,海外学术界越来越关注"跨国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强调这一视角的转向,对于理解人员、资金、货物、思想等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流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联系、网络具有特殊意义.①然而,不可避免地,"跨国主义"视角,"正如其他创新性的史学方法一样……存在这样的危险:仅仅变成历史学家口中的一个流行词汇,作为一个标签却脱离实践,包罗万象却缺乏精确地应用,流行一时却难以作为一个持久的理论应用于严肃的史学研究."[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嘉庚讲座教授刘宏2011年出版的专著《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建构,1949-1965》(新加坡国立大学暨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出版)[2],则为"跨国主义"理论与历史学的紧密结合提供了一个卓越的范例.
跨国主义、视角、中国、印度尼西亚、历史学家、新加坡、理论应用、史学研究、史学方法、民族国家、流行词汇、联合出版、理工大学、京都大学、讲座教授、国立大学、学术界、人类学、创新性、陈嘉庚
D822.3(中国外交)
2013-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