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租倒包"农地流转中农户博弈行为特征分析
本文从"反租倒包"农地流转模式的形成机理出发,建立了"反租倒包"参与主体关系模型,利用博弈论对参与主体的关联关系和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反租"环节,如果农户对掌权者的掠权行为采取容忍态度,结果必然导致农户土地权益受损,如果农户反抗,则存在三种可能的博弈结果:和解并取得和解金、上诉并可能取得赔偿金和继续容忍,博弈最终结果取决于农户采取行动的坚决性和谈判能力的高低.在"倒包"环节,设计了一个带有激励约束性质的合同形式,博弈结果表明:固定工资条件下,由于农户劳动的部分属性由自己控制,农业企业难以度量和监督,部分劳动属性会落入共有领域而被农户以较低的成本或无成本获取,表现为偷懒和不作为,而绩效工资则能有效调动农户的积极性,降低均衡偷懒概率.在保障农户预期收益稳定和农业企业对工资波动性需求之间寻求一个有效的平衡,从而得到一个博弈结果下的契约形式.最后以两个典型的调查案例实证了本文的分析结果.
反租倒包、农户行为、博弈、农地流转
F30;D9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SH026
2014-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