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672-2043.2009.07.020
种养结合生产区农田磷素平衡分析——以山东禹城为例
根据养分平衡理论对种养结合区禹城农田系统磷素盈亏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5年该区域农田系统的磷素输入、输出和盈余均呈现增长趋势.按耕地面积平均磷素输入量由35.8 kgP2O5·hm-2·a-1增加到296.9 kgP2O5·hm-2·a-1,磷素输出量由29.6 kgP2O5·hm-2·a-1增加到148.0 kgP2O5·hm-2·a-1,因为输入增加速度大于其输出增加速度,导致磷素盈余量由6.2kgP2O5·hm-2·a-1增加到148.9 kgP2O5·hm-2·a-1;从空间差异来看.在I 1个乡镇中除2个乡镇的耕地表现为磷素亏缺外,其余9个乡镇的耕地均不同程度地旱现出磷素盈余,其中有1个乡镇的盈余量较低,按耕地平均为55.3 kgP2O5·hm-2·a-1,有7个乡镇的盈余量按耕地平均都在100.0 kgP2O5·hm-2·a-1以上,磷素盈余量最高的达到297.8 kgP2O5hm-2·a-1,远高于欧盟一些国家法令规定的农田磷素盈余限量标准.禹城农田系统磷素的大最盈余,主要源于化肥磷投入增加,特别是粪便磷的快速增长,所以,为了减少磷素盈余损失,应适量减少化肥磷投入,同时对粪便磷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管理和调配施用.
磷素平衡、农田系统、区域尺度、种养结合、山东禹城
28
S181(农业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sex2-Yw-N-022
2009-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444-1450